一、廢銅期貨“晴雨表”:節前價格為何波動?
近期廢銅期貨市場呈現“高位震蕩+區域分化”特征。以滬銅主力為例,價格在79000元/噸上下波動,廢銅現貨含稅價約73500元/噸,同比上漲6.7%。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織:
需求端:新能源賽道(如新能源車、特高壓)拉動銅材需求,企業廢銅采購占比超35%,因成本優勢,廢銅替代原生銅趨勢明顯;
供應端:環保督查趨嚴導致國內回收量下降,海外進口受關稅影響(如美國“232”調查致自美進口廢銅減少42%),疊加非洲電力緊張、印尼銅礦停產等事件,全球廢銅供應趨緊;
政策與宏觀:美聯儲降息預期、國內循環經濟政策(2025年再生銅目標400萬噸)推高市場預期,但制造業PMI收縮及高價抑制補庫需求,形成“短期跟漲、長期看供需”的格局。
二、舊家電回收的“銅”成本賬本
舊家電(如空調、冰箱)是廢銅的“移動倉庫”。一臺舊空調約含銅2-3公斤,廢銅價格每上漲1000元/噸,回收成本將增加15-22.5元/臺。對回收企業而言,價格波動直接影響“采購-分揀-銷售”全鏈條:
利潤空間:廢銅價格上漲時,企業利潤增厚,例如價格每漲10%,回收企業毛利率可提升5%-10%,但需警惕“高價囤貨后市場反轉”風險;
回收積極性:價格高企時,企業擴大回收網絡(如增加社區回收點、與拆解廠合作),甚至吸引“散戶”參與;價格下跌時,小型回收站可能因利潤壓縮退出市場,行業集中度提升;
操作成本:運輸、分揀成本占比顯著。例如,柴油價格上漲推高運輸成本,河南南陽、陜西西安等中部地區優質廢銅(如光亮銅線)因高純度溢價,但運輸成本占回收總成本的15%-20%。
三、節前特殊場景:需求旺季與風險并存
“金九銀十”是傳統消費旺季,但節前市場呈現“需求拉動與風險疊加”特點:
需求端:節前家電以舊換新、企業備貨(如電機、電池銅排)拉動廢銅需求,華東、華南地區1#光亮銅線價格逼近75900元/噸;
供應端:環保檢查導致中小回收站開工率不足60%,社會資源偏緊,疊加柴油價格上漲,運輸成本增加;
風險點:高價抑制部分中小型企業訂單,滬銅庫存周增1.5萬噸至18.2萬噸,顯示需求韌性不足。若美聯儲降息不及預期或中美貿易摩擦升級,銅價可能承壓。
四、行業應對:從“看天吃飯”到“未雨綢繆”
面對價格波動,回收企業需構建“風險對沖+效率提升”雙策略:
套期保值:通過期貨市場鎖定成本,例如在滬銅期貨價格79000元/噸時,賣出期貨合約對沖現貨價格下跌風險;
分揀優化:提高廢銅純度(如光亮銅線、紫銅板),通過高純度料型溢價(如新能源產業鏈備貨需求)提升利潤;
政策敏感:關注再生銅增值稅調整、碳關稅等政策動向。例如,歐盟碳關稅推高再生銅進口成本,企業可轉向東南亞采購;
環保合規:避免因價格下跌而簡化處理流程,需確保環保設備使用(如廢氣處理、廢水循環),避免因環保違規被處罰。
五、總結:
銅價波動下的回收“生存法則”廢銅期貨價格波動是回收行業的“風向標”,節前市場更需關注“需求旺季與供應收緊”的博弈。對回收企業而言,既要抓住短期價格上漲機會擴大回收規模,也要警惕長期供應收緊與政策風險。唯有通過“套期保值+分揀優化+政策敏感+環保合規”的綜合策略,才能在價格波動中實現“成本可控、利潤穩定、環保達標”的可持續發展。
一句話總結:節前廢銅期貨“漲”聲中,舊家電回收既有機遇(利潤增厚、需求拉動),也有挑戰(成本上升、風險疊加),企業需“看懂行情、算清成本、守住環保”,方能在“銅”路中穩行致遠。
全國服務熱線
400-700-0097
服務時間
周一至周五 9:00-19:00
公司地址
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雪崗大道4002號百瑞達大廈A1-610室
我們會盡快聯系您
全國客服熱線